与现代的“小品”是一回事吗?

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,最让人期待的就是

小品了。小品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、幽默诙谐

的语言赢得了大量观众的掌声。但“小品”最

初的含义却不是现在众所周知的一种舞台表演

艺木形式。

“小品”一词在晋代就有了,来源于佛

教。

  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殷中军读小品”句

下刘孝标注:“释氏《辨空经》有详者焉,有

略者焉。详者为大品,略者为小品。”鸠摩

罗什翻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,将较详的

二十七卷本称作《大品般若》,较略的十卷本

称作《小品般若》。可见, “小品”是相对于

“大品”而言,具有篇幅短小、语言简练、便

于阅读和传播等特点。

晚明夏树芳著有《香林牍》,自序云:

“长夏居毗山,日礼《莲花小品》,殿最名

香,略摭成篇。”很好的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心

态:避祸于政治,热衷于佛教,却对卷帙浩瀚

的佛教经典没有耐心。于是“小品”盛行。

万历三十九年,王纳谏编成《苏长公小

品》,最早将“小品”引入文学领域。

  陈继儒

《(苏长公小品)叙》云: “如欲选长公之

集,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,其论、策、封

事,多至数万言,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

之。如读佛藏者,先读《阿含小品》,而后徐

及于五千四十八卷,未晚也。此读长公集法

也。”(《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》卷十一)提

出“短而隽异”作为“小品”的特征。

  由此可

见, “小品”概念最初来源于佛经。晚明学人

借指一种散文体,篇幅短小,隽永新异。

现代喜剧小品产生于20个世纪80年代。来

源于戏剧、话剧、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。涌现

了赵本山、陈佩斯、黄宏、宋丹丹、潘长江、

郭达等一批喜剧明星。

  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,

都会有人们喜爱的小品节目。它已成为最受中

国观众欢迎的一种舞台表现艺术形式之一。